目前分類:宗教自然 (4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人為什麼覺得心累呢?-很值得看 !!

人之所以會心累,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,舉棋不定。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,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。放棄與堅持,是每個人面對人生問題的一種態度。勇於放棄是一種大氣,敢於堅持何嘗不是一種勇氣,孰是孰非,誰能說的清道的明呢?如果我們能懂得取捨,能做到堅持該堅持的,放棄該放棄的,那該有多好。

別讓自己心累!應該學著想開,看淡,學著不強求,學著深藏。

別讓自己心累!適時放鬆自己,尋找宣洩,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。

人之所以會煩惱,就是記性太好。該記的,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。而我們又時常記住了應該忘掉的事情,忘掉了應該記住的事情。為什麼有人說傻瓜可愛、可笑,因為他忘記了人們對他的嘲笑與冷漠,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,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,忘記了這個世界的一切,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隨心所欲地快樂著,傻傻的笑著。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轉載)

 

注:此懺悔方法不可思議,可把透支的福報補回來,內心趨向平靜安樂,並很快積累善因。

真正修“懺悔三昧”,身後天魔都控制不住你們。天魔怎麼樣才能控制住眾生?因為眾生欠他的,他才可以控制,修“懺悔三昧”就等於不欠他們的了,所以天魔不能再控制。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禪,並沒有真的或假的世界,也不會傾向於真實或排斥虛假,禪完全包含了真與假,因為它們是平等不二的。因此,禪宗有許多公案,若從平常的角度去看,似乎是自相矛盾,或者不合邏輯的,這是禪宗的一個特色。

我自己經常這樣提示我的學生:「鳥在深海裡游,而魚在高空中飛。」這是胡扯嗎?實際上,鳥與魚,本來是沒有名稱的,在沒有分別心的情況下,為什麼不可稱鳥作魚?

同樣的,我們的生活也正同如此的情況,那又有什麼需要去尋找一個真實的世界?為什麼我們硬要把世界看成一團糟和不快樂呢?有了假才有真,見到真便有假,真假等視,真就存於假中了。

聖嚴法師04-03《禪的體驗‧禪的開示》p. 0163
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為什麼一定要傳播正能量,物理學告訴我們,自然界是有磁場的。一個人信念變 了,德行就變,德行變了,氣場就變,氣場變了,磁場就變,磁場變了,風水就變, 風水變了,運氣就變,運氣變了,命運就變。所以,改變命運真正靠的是心靈內在的 力量。

◆ 人的磁場,是心靈內在的力量。當磁場變了,你的命運也就變了

為什麼有些人的思維很敏捷,但是,在某些人面前,他的思維會突然錯亂或停頓了 呢? 主要是因為他的磁場被另外一個磁場包裹了,他磁場的功力沒有對方的大,所以 對方的磁場可以穿透他,干擾他,甚至把他的磁場全部覆蓋了,把他的意識鎖定在一 定的範圍內,所以他的思維就停頓或錯亂。

 

2.放空身心,平衡心靈磁場 一個人,如果他能夠把他的磁場放大,就要把自己的身心都空掉。因為空的範圍是最 大的。我們之所以有時候身體不舒服,也是因為個人的意識太強烈了,自我的靶子、 目標豎得顯了,它容易收集這個星球上,乃至我們生活周遭的人發出的資訊。 如果你狀態比較好,整個身心都空掉了,是最好的保護和祝福!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問:照佛教上講,此生若不了生脫死,死後就要入六道中輪回,生了再死,死了再生,生死死生永無休止,究竟輪回六道之說,有什麼憑據?果真可信麼?

  答:我們身體有敗壞,性靈沒有敗壞。譬如五谷吧,根葉雖枯,其子落地,向春復生,六道輪回,亦復如是。究竟六道是什麼呢?即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六法界是。(法界者,約勝義言,放之則遍滿虛空無所不包,近之即人人當前一念之心性)。約淺近言,在此處可作類字解。畜生以下,名叫三塗,加上修羅,名叫四惡趣。人為什麼轉入四惡趣呢?若嗔恨傲慢,就感受修羅趣;若愚癡不信因果,就感受畜生趣;若悭貪不捨,就感受餓鬼趣;若五逆十惡就感受地獄趣。修羅一道,也屬惡趣者,以修羅有天福,無天德故。天人二道,名叫善道,勝於他道。人道以前生修持五戒而得生,樂少苦多,人人自想可知;縱有修行的人,多不發大心,福報一盡,仍墮三塗。天道以修十善及諸禅定所致,感報受樂,樂極不暇修行,福盡也還墮落。所以人們欲免六道輪回,當求生淨土,則情欲滅而本性現,業障盡而感報空,既無輪回之因,自不受輪回之果了。

  輪回六道之說,雖然倡自佛教,而儒者也多主張此說:例如賈誼說:“千變萬化,未始有極,忽然為人。”魏伯起說:“三世神識不滅。”張子厚說:“知死之不亡,可與言性。”以上三說皆是也。緣以生死之名,從肉軀得,非從心性得。若以佛說疑為無據,則《左傳》和《史記》上明載伯鲧為熊、如意為犬、鄭人相驚以伯有、彭生報怨於齊襄,種種事跡皆在漢明帝以前,時佛法未傳到東夏,而輪回之理,已大著於天下。

  或謂輪回之理,既為中國固有,孔子為什麼不說呢?殊不知孔子言之已詳,人自不察耳。《易經》上說:“精氣為物,游魂為變,是故知鬼神之情狀。”“精氣”是就受生後說,“游魂”是就入胎前說,知其情狀,則輪回之說明了。又《中庸》上說:“誠者物之終始”,不言始終,而言終始,正見循環無端,並非斷滅。可惜後世儒者見不及此,或疑精氣為物,游魂為變,只論其理,不信其事。若謂實有輪回之事,則诋近於妄誕。殊不知《二十五史》中所載三世輪回事,如羊祜前身為李氏子、梁元帝前身為眇目僧、范祖禹前身為鄧禹、郭祥正前身為李太白、夏原吉前身為牛僧孺,如此之類,數說不盡。

  現在歸納為三點,方知輪回之說,大有益於社會人心: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 的身體裡,住著很多冤親債主——停止殺生、吃肉、惱害眾生,是當務之急。

我們的身體裡面,除了有自己的神識,還潛伏著很多我們的冤怨親債主神識。

比如,我們殺生,那些被殺的動物的神識,就有可能住在我們的身體裡,當我們氣勢強的時候,他們只能等待,一但我們的氣勢減弱,比如運氣很差;

年老體弱的時候,這些冤親債主就開始伺機報復,我們就可能生各種病、出各種不順心的事、家庭不和睦、事業不順利等;

16517057.jpg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積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會去做,但是,為何又有積陰德和積陽德之分呢?

善行,都是積善。

若復精而言之。則善有真有假。有端有曲。有陰有陽。有是有非。有偏有正。有半有滿。有大有小。有難有易。皆當深辨。為善而不窮理。則自謂行持。豈知造孽。枉費苦心。無益也。

何謂陰陽?凡為善而人知之,則為陽善;為善而人不知,則為陰德。

陰德天報之,陽善享世名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轉載:一切疾病來自情緒和業障。情緒中最具毒害自身身體的有:怨、恨、惱、怒、煩,這五種情緒叫五毒。五毒中,怨是危害最大。怨來自對自我的一種執著即“我執”。

  我們之所以不滿意,之所以怨,它的根就在“我”上面,覺得我比別人重要,我比別人大,所以一切如我的願,一切要以我為怎麼怎麼樣。

  很多人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著。因為與人打交道,很容易,就是,完全滿你意的東西的人、事、物都是非常少的。古德言:“不如意者,十之八九”。那麼也就是說,產生怨的淵源是太多太多。

  因怨生恨,很多病,也許發生在心髒上,也許發生在肝上,也許發生在腎上,開始的時候,都是因為脾土的問題帶來的,而這個脾土是因為怨的原因帶來的,怨是一個原始的滋生因素。

germ-41368_1280.png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金剛經》上有一段經文說,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行菩薩道的時候,修忍辱波羅蜜,名字叫忍辱仙人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是無緣無故。割截身體是什麼意思?凌遲處死,不是一刀殺掉,是用刀在你身上一片一片的肉那樣把你割死,你說你多苦。忍辱仙人沒有怨恨,沒有報復的念頭,而且還告訴他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

singapore-2323275_1920.jpg

  釋迦牟尼佛就是那個時候的忍辱仙人,憍陳如尊者就是歌利王。你看看,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,第一個證阿羅漢的就是憍陳如,就是歌利王。沒有一點怨恨,說話算話,成佛頭一個度你。為什麼?感恩!殺他還有恩,感什麼恩?真感恩!為什麼?他來試驗試驗我忍辱波羅蜜是真的還是假的,他這一試驗,我是真的,真的忍辱波羅蜜。所以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,在千佛排列當中,釋迦牟尼佛是排列第五,彌勒菩薩是第四。結果就是因為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忍辱的功德,讓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,排了第四,彌勒菩薩排下去了。不是壞事!你就曉得,別人毀謗我是替我消業障,找麻煩、障礙我統統是消業障,統統是增福慧。我們要走增福慧的路,不可以用情執的心、用分別心,要怨恨、報復就錯了。

  要知道彼此是一體,牙齒咬了舌頭,舌頭還要報復嗎?要不要把牙齒消滅掉?它為什麼不?一體!要知道所有一切叛逆的眾生跟我是一體,就像歌利王跟釋迦牟尼佛這個故事一樣,縱然被凌遲處死也沒有怨恨心,還是感恩,感謝他成就我忍辱波羅蜜,這是佛法。這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?用真心就成佛了,要用妄心,這個深仇大恨我一定要來報仇,那好了,又到六道,兩個人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報來報去,沒完沒了。這大錯特錯!兩個人都可以成佛,現在兩個人都墮地獄,你走哪一條路?你看歌利王走地獄的路,佛不走地獄,佛不走地獄把他帶起來了,他也不墮地獄。這個對的,正確!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做人。中國人對「人」的解釋,人者仁也。仁裡頭是什麼意思?一個是愛人,一個是忍辱,能忍、能愛人,這才是個人;能忍,不能愛人,不可以。充滿智慧,沒有迷惑,對事情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文摘恭錄《淨土大經科注》(第一二七集) 上淨下空老法師主講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法常講“福慧莊嚴”,福報來自於善法的薰修。

  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,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利;沒有福德,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境,經常一籌莫展,所以福報的薰修很重要。中國有句俗話,“大樹底下好遮蔭”。一棵樹枝葉茂密,樹蔭愈大,就能容納許多人在樹下乘涼遮蔭;相對的,如果大樹沒有了,眾人也就失去了庇護。就家庭而言,家長沒有福報,家庭就很苦,小孩要念書、做任何事都很艱難。公司也是一樣,公司的負責人沒有福德因緣,這個公司就很難發展,員工也很苦。相反的,如果負責人有福,就能庇蔭眾多的員工;福報大,所庇蔭的人就更多。

  中國人常說,福祿壽三星高照。福是福德、福報,祿是官職、位階、月俸,壽是壽命長遠;福祿壽都具足,這一生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很有成就;否則,這一生都是坎坷,諸事不順。

◆ 淨土法門:如何改造命運:福祿壽三星高照(建議收藏)

  中國人常說,福祿壽三星高照。祿就是官位、爵位、職位,有官位的人就稱為有祿位,執事便是一種祿位。福是生活的經濟能力,生活所享用的種種都是福報。壽,壽命要長遠,身體要健康,這就屬於壽。福祿壽齊全,能有這三樣就很歡喜了。現代的人覺得福祿壽還不夠,還要加一個喜,要多生貴子才是喜,都是在歡喜當中也是喜,能雙喜臨門就更喜。而這些都要靠我們平常努力,因為這是一種果報。人人都歡喜這種果報,可是多數人只知道在果上去祈求,而不知道在因當中去努力。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,有位少年比丘進城托缽,途中遇到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,比丘因為年輕,對這位女子產生了欲念,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,茶不思、飯不想,最後臥病在床,憔悴萬芬。

師兄弟去探望他,少年比丘虛弱的說:「因為我的欲愛無法控制,所以才憂愁以至於生病。」

眾人紛紛好言相勸,但他就是聽不進去,於是大家強行將他帶去見釋尊,向釋尊說明整件事情的情況。

釋尊對少年比丘說:「不用憂愁,我會達成你的心願。」比丘聽了歡喜無比,病馬上就好了。

釋尊帶領少年比丘進城,來到女子家中,發現她已經往生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現代佛教史上,堅持苦行長達百餘年,歷坐十五個道場,重興六大祖庭,以一身兼承禪門五宗,法嗣信徒達數百萬眾的高僧,唯有禪宗泰斗之譽的虛雲老和尚。

修行三大劫,悟在剎那間

恭喜諸位兩個禪七圓滿,功德已畢,馬上就要解七,要與諸位慶賀了!以古人來說,本沒有什麼結七解七,一句話頭參到開悟為期。現在你們悟了未悟,我們總依規矩而作。在這時期中,諸位不分晝夜,而目的是為開悟,是為佛門中培植人才;如果是打混把光陰空過,那是辜負了這段時光。今天常住上的大和尚,與各位班首師父,依古人規則,來考察你們的功夫,希望不要亂說,只要真實將自己的功夫見地,當眾答一句;相當者常住為你們證明。古人說:「修行三大劫,悟在剎那間。」功夫得力,一彈指頃,就悟過來了。昔者琅琊覺禪師,有一女弟子親近他參禪,琅琊禪師叫他參「隨他去!」這女子依而行之不退,一日家中起火,其女曰:「隨他去!」又一次他的兒子掉在水中,傍人叫他,他曰:「隨他去!」萬緣放下,依教行之。又一日,在家中炸油條,其夫在燒火,他將麵條向鍋中一拋,炸聲一響,當下悟道,即將油鍋向地下一倒,拍手而笑。其夫以為瘋了,罵曰:「你如此作什麼?不是瘋子嗎!」曰:「隨他去!」即往覺禪師處求證,覺禪師為之證明,已成聖果。諸位今日悟了的站出,道一句看!(久之無人敢答,老人即出堂,繼由應慈老法師等考問,待止靜後,老人再進堂。一一警策畢,開示云:)紅塵滾滾,鬧市紛煩,哪有功夫和心思來到這裡靜坐參話頭呢?只以你們上海人的善根深厚,佛法昌盛,因緣殊特,才有這樣一回大事因緣。中國的佛教,自古以來雖有教、律、凈、密諸宗,嚴格的檢討一下,宗門一法,勝過一切。我早已說過了,只以近來佛法衰微,人才未出,我過去也曾到各處掛單,看起來現在更加不如昔日了。說來我也很慚愧,什麼事也不知道,承常住的慈悲,各位的客氣,把我推在前面,這應該要應慈老法師承當才對!他是宗教兼通的善知識,真正的前輩老人家,不必要我來陪伴了。我現在什麼事也不能做了,願各位要好好的追隨前進,不要退墮。

溈山祖師云:「所恨同生像季,去聖時遙,佛法生疏,人多懈怠,略伸管見,以曉後來。」溈山德號靈祐,福建人,親近百丈祖師,發明心地。司馬頭陀在湖南看見溈山地勢很好,要出一千五百個人的善知識所居之地。時溈山在百丈處當典座,司馬頭陀見之,認為是溈山主人,乃請他老人家去溈山開山。溈山老人是唐朝時候的人,佛法到唐朝只是像法之末葉,所以他自己痛恨生不逢時,佛法難曉,眾生信心漸漸退失,不肯下苦心修學,故佛果無期。我們現在距溈山老人又千多年了,不但像法已過,即末法亦已過去九百餘年矣,世人善根更少了,所以信佛法的人很多,而真實悟道的人很少。我以己身來比較一下,現在學佛法是方便多了。在咸同之時,各地寺廟統統焚毀了,三江下惟有天童一家保存。至太平年間,由終南山一班老修行出來重興,那時候,只有一瓢一笠,那有許多嚕嗦。後來佛法漸漸昌盛,各方始有挑高腳擔的。直到現在,又有挑皮箱的了,對於佛法真正的行持,一點也不講了。過去的禪和子要參方,非要走路不可。現在有火車、汽車、輪船、飛機,由此都想享福,不想吃苦了,百般的放逸也加緊了,雖然各方的佛學院也隨時倡導,法師們日漸增多,可是根本問題,從此棄之不顧,一天到晚專注在求知解,不求修證,同時也不知修證一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。永嘉《證道歌》云:「但得本,莫愁末,如凈琉璃含寶月。嗟末法,惡時世,眾生福薄難調製,去聖遠兮邪見深,魔強法弱多怨害;聞說如來頓教門,恨不滅除令瓦碎。作在心,隱在身,不須怨訴更尤人;欲得不招無間業,莫謗如來正法錀;吾早年來積學問,亦曾討疏尋經論,分別名相不知休,入海算沙徒自困,卻被如來苦呵責,數他珍寶有何益!」他老人家去參六祖大徹大悟,六祖號之為「一宿覺」。

所以古人說:尋經討論,是如入海算沙;宗門下的法子,是如金剛王寶劍,遇物即斬,碰鋒者亡,是立地成佛的無上法門。且如神贊禪師,幼年行腳,親近百丈祖師開悟後,回受業本師處。本師問曰:「汝離吾在外,得何事業?」曰:「並無事業!」遂遣執役。一日本師澡浴。命贊去垢,神贊拊其背曰:「好所佛堂,而佛不聖!」本師未領其旨,回首視之。神贊又曰:「佛雖不聖,且能放光!」又一日本師在窗下看經,有一蜂子投向紙窗,外撞求出,贊見之曰:「世界如許廣闊,不肯出,鑽他故紙驢年去!」並說偈曰:「空門不肯出,投窗也太痴,百年鑽故紙,何日出頭時!」本師聞之,以為罵他,置經問曰:「汝出外行腳如許時間,遇到何人,學到些什麼,有這麼多話說?」神贊曰:「徒自叩別,在百丈會下,已蒙百丈和尚指個歇處,因念師父年老,今特回來欲報慈德耳!」本師於是告眾,致齋請贊說法,贊即升座舉唱百丈門風曰:「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;體露真常,不拘文字;心性無染,本自圓成;但離妄緣,即如如佛。」本師於言下感悟曰:「何期垂老,得聞極則事!」於是遂將寺務交給神贊,反禮神贊為師。請看這樣的容易,是何等洒脫!你我今天打七打了十多天,何以不會悟道呢?只因都不肯死心塌地的用功,或視為兒戲,或者認為參禪用功,要在禪堂中靜坐才好。其實這是不對的,真心用功的人,是不分動靜營為和街頭鬧市,處處都好。昔日有一屠子和尚,在外參方,一日行至一市,經過屠戶之門,有許多買肉的都要屠戶割精肉給他們。屠戶忽然發怒,將刀一放曰:「哪一塊不是精肉呢?」屠子和尚聞之,頓然開悟。可見古人的用功,並不是坐在禪堂中方能用功的,今天你們一個也不說悟緣,是否辜負光陰,請應慈老法師與大和尚等再來考試考試!——虛雲老和尚1953年講於上海玉佛寺禪七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廣欽老和尚德相 (圖片來源:資料圖)

       文/道證法師

  我的兩位剃度恩師,是跟隨上廣下欽老和尚,修行將近二十年的比丘尼,他們時常會提出廣欽老和尚種種的開示和考題,老和尚不但自己修證的功夫很高深,而且我們用現在的形容詞來講,他真的是一位教學的天才,他出考題都不必思議,都是在學生沒有準備當中,出臨時考題,如果不是時常把心放在佛道的人,就一定會考得哭哭啼啼的,他如果先告訴你要考試,你當然會提高警覺,問題是他不會事先通知你,都是臨時用境界來考,看你在沒有準備當中的實力如何,我常聽恩師説他們自己修行的經過,時常都很感動,比起他們的境界和考題,我的考題實在是太簡單了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來都是“萬惡淫為先”!造下邪淫罪業的,除了在陽世會受到很重(直接被銷減壽命和功名富貴)的惡報懲罰外(見以上各例),死後在陰司所受的罪罰更要嚴重嚴酷千萬倍!要受懲罰的事項很多,以下就把重要的和常見的一些冥列出來,希望已經看到這篇文字的有緣朋友,都能各自常常戒勉!同時勸戒身邊有以下所列各項的朋友,儘早懺悔改過!並不再重範。

**的人,會被永遠囚禁在地獄裏!更有因此而害死人命的,會被雷電擊斃!調戲、謔待死屍的人,和**的人同罪!受無量無邊的大痛苦!!

已經受過陽罰的,可以免去遭雷擊的惡報;有作過忠孝事的,允許抵四分的罪報;如果有一千五百個大善事,也同樣可以抵四分的罪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種方法教您化解前世今生冤親債主,讓你人生事業感情事事順暢

發布:如是


  在今生前世或長久以來,我們與眾生有了不同的牽纏和糾葛關系。有的是互為彼此的關心、照顧、幫助而形成的善緣。有的是彼此爭執、搶奪、侵犯、傷害、凌辱、殺吃等種種形式而形成了的惡緣。

  彼此的各種因緣,纏結得愈深,不論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,彼此就愈容易在來世的輪回中再次相遇。今世孽債、現世債,有所虧欠對方(未亡者)而未還報者之債業,在不知的前世中,不知欠下,20種方法教您化解前世今生種種冤結,讓你人生事業愛情事事順暢,改善您的命格運勢!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作者:傾蓮池

世間從不缺乏高人,以及有修證的高僧,關鍵是你是否有緣遇見。

 

有的高僧常年住錫於深山,或在不為人知的寺院中靜修,不染名利。雖然他們未必名聞天下,卻有真正的實修和證量,有的甚至已經得道。如蘭若寺的演香師父,默默地接引著具緣眾生。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傾蓮池

我以前在分析心理學家伯特·海靈格的理論時,說到一個普遍的案例,在一個離異的家庭裡,如果子女過分地涉入父母的婚姻,對一方產生過多的連結,會導致自己將來也重複如父母一樣的婚姻命運。

 

心理學的觀點是,子女承擔了不屬於自己的責任,父母的感情如何,是他們的事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按一般凡人,休息幾日,精氣就開始增多,精氣足了,就找出路,就容易衝動,是為慾火焚身。而凡人的出路就是下根勃起,需要發洩,發洩之後就漏出了。漏出就虛弱幾日,然後再休息幾日,再增多,然後再發洩。如此迴圈不已。永遠是凡夫。

  

  宣化上人講漏盡通——斷淫

  

  無論男人、女人,男的想女的,女的想男的,那就叫漏。天上的魔和鬼神,都有五種的神通。什麼五種神通?就是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足通,但沒有漏盡通;如果他得到漏盡通,他也就不會來擾亂你了。因為他沒有得到漏盡通,所以他就還想做壞人,還想做惡人,來破壞你。可見這個漏盡不容易得的。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口業最傷人,也最害己

  口業清淨是人生的享受,因為如果從未因一時氣憤,惡口辱罵人,就不會斬斷多年的情誼,而人緣散去。如果從未冤枉人,或毀謗別人的清白,使別人含冤莫白,清名受損,而含恨一生,無法做人,自己就不會走到受冤受辱,無法辯白的地步。假若從未擋人廣學多聞,自己就不會如盲似啞,一切無知。犯下一切大錯,必然會給自己帶來銷損福份,樹敵立仇的不平安的後果,何有享受可言?到了業報成仇之日,無論是住洋樓、別墅,別人也會找上門來找麻煩。就是此人原諒我們,我們也會依因果循環之理,自然遇上類似的攻讦與麻煩,而如同活在監獄中一般。口業折損福報也很快,傳給他人就會增長惡業,每個傳播者的口業都會增長,最先造口業的增長最快也最大,所以不能說別人過錯是非,更不能傳播,這點大家都要重視。

  所以口業之惡,可以稱為餓鬼惡、畜生惡、地獄惡。這是三惡道之罪惡。因此,要特別謹慎小心,避免因口業而招來三惡道最為痛苦之惡果。人若墮入三惡道,必然是曾犯上非常重的罪之故。無有造作人人無法赦饒的重罪,不會墮入三惡道。一墮入人間的三惡道,要再得到什麼好處、快樂,就難了。

 

  三惡道是六道輪回中最為淒慘的。在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,卻尚有苦處在,何況三惡道?人人要知墮入三惡道的嚴重性;若不知不覺,一味無明造罪,致業罪一犯再犯,積累深重,而在三惡道中逗留,則這個人就完了。而所有的罪惡中,最易犯,最常犯,而且害人最慘的就是口業。口業可以說是三惡道最大的業因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到這裏師兄發現自己是住在寺廟旁邊,心裏非常憂愁,不知道怎麼化解,我給大家講一點我知道的。

我打小就比一般人敏感,天生就會那麼一點(也只會這麼一點),我怕人把我當不正常,比如當小白鼠圍觀罵斥,所以很老實閉嘴。

算命我是不懂的,我小時候自然懂得的是望氣(少許皮毛)。那時我最愛往一家人家裏跑,我什麼也不幹,我就去呆著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