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傷的天鵝——悉達多王子童年的慈悲故事
在很久以前,印度的迦毘羅衛國(Kapilavastu)有一位年幼的王子,名叫悉達多·喬達摩(Siddhartha Gautama)。他是國王淨飯王(Śuddhodana)與王后摩耶夫人(Maya)之子,從小便聰慧仁慈,喜愛大自然,常常流連於王宮的花園與森林之間,觀察動物與鳥類,對生命充滿憐憫之心。
天鵝墜落,王子慈悲救助
一天,悉達多王子正在王宮的花園裡遊玩,忽然聽到一聲悲鳴。他抬頭一看,一隻純白的天鵝正搖搖晃晃地從空中墜落,最後跌落在花叢中。悉達多立刻跑過去,溫柔地將天鵝抱起,發現它的翅膀被一支箭射傷,鮮血浸染了雪白的羽毛。
王子心生憐憫,立刻小心翼翼地拔出箭頭,並用衣袖輕輕擦去天鵝的血跡。他細心包紮傷口,然後輕聲地撫慰它,安撫它的驚恐。悉達多感受到天鵝的顫抖,心中湧起無比的憐憫之情,他想著:「這樣美麗的生命,為何要遭受如此的痛苦?」
提婆達多討要天鵝,王子據理力爭
不久之後,悉達多的堂兄提婆達多(Devadatta)氣勢洶洶地趕來,對悉達多說:「這隻天鵝是我用箭射下來的,理應歸我所有,把它交給我!」
悉達多搖搖頭,溫和但堅定地說:「不,這隻天鵝現在活著,它不是你的獵物,它是一個有生命的生靈。」
提婆達多冷笑道:「我才是它的獵人,我付出了努力,我射中了它,所以它是我的!」
悉達多認真地看著堂兄,說:「假如有人傷害另一個人,這個人就屬於他嗎?還是應該讓願意保護他、幫助他的人來照顧他呢?」
兩人爭執不下,於是決定請王宮的長老們來裁決這場爭論。
長者裁決:「生命屬於珍惜它的人」
長者們聽完兩人的陳述後,陷入了沉思。最後,一位最年長的智者緩緩開口,對眾人說道:
「生命應該屬於珍惜它、愛護它的人,而不是傷害它的人。提婆達多用箭射傷了天鵝,而悉達多則用善心拯救了它。天鵝當然應該留在悉達多身邊,因為它在他這裡才會獲得真正的關愛與安全。」
這番話讓在場的人都點頭稱是,提婆達多雖然不甘心,但也無法反駁,只能憤憤地離開。而悉達多則繼續細心照顧天鵝,直到它康復,然後親手將它放回天空。當天鵝重新振翅高飛時,它仿佛回頭向王子致意,感謝他給予第二次生命。
故事寓意
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悉達多王子的慈悲心,也反映了他對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,這種精神影響了他後來的修行,最終成為佛陀,提倡「不殺生」、「慈悲為懷」、「眾生平等」的理念。
從這則故事中,我們可以學到:
慈悲與愛護生命勝於暴力與占有——真正的擁有不是來自力量,而是來自愛與關懷。
傷害與破壞不能帶來真正的權利——我們不應該因為能夠傷害,就認為自己有權利去支配他人或其他生命。
真正的關愛是無私的——悉達多不僅救了天鵝,還讓它自由,這是一種無私的愛,而非佔有。
這個故事至今仍被許多人傳頌,提醒我們要尊重生命,懷抱善心,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