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載:一切疾病來自情緒和業障。情緒中最具毒害自身身體的有:怨、恨、惱、怒、煩,這五種情緒叫五毒。五毒中,怨是危害最大。怨來自對自我的一種執著即“我執”。

  我們之所以不滿意,之所以怨,它的根就在“我”上面,覺得我比別人重要,我比別人大,所以一切如我的願,一切要以我為怎麼怎麼樣。

  很多人差不多事事都在埋怨著。因為與人打交道,很容易,就是,完全滿你意的東西的人、事、物都是非常少的。古德言:“不如意者,十之八九”。那麼也就是說,產生怨的淵源是太多太多。

  因怨生恨,很多病,也許發生在心髒上,也許發生在肝上,也許發生在腎上,開始的時候,都是因為脾土的問題帶來的,而這個脾土是因為怨的原因帶來的,怨是一個原始的滋生因素。

germ-41368_1280.png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金剛經》上有一段經文說,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行菩薩道的時候,修忍辱波羅蜜,名字叫忍辱仙人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是無緣無故。割截身體是什麼意思?凌遲處死,不是一刀殺掉,是用刀在你身上一片一片的肉那樣把你割死,你說你多苦。忍辱仙人沒有怨恨,沒有報復的念頭,而且還告訴他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

singapore-2323275_1920.jpg

  釋迦牟尼佛就是那個時候的忍辱仙人,憍陳如尊者就是歌利王。你看看,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,第一個證阿羅漢的就是憍陳如,就是歌利王。沒有一點怨恨,說話算話,成佛頭一個度你。為什麼?感恩!殺他還有恩,感什麼恩?真感恩!為什麼?他來試驗試驗我忍辱波羅蜜是真的還是假的,他這一試驗,我是真的,真的忍辱波羅蜜。所以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,在千佛排列當中,釋迦牟尼佛是排列第五,彌勒菩薩是第四。結果就是因為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忍辱的功德,讓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,排了第四,彌勒菩薩排下去了。不是壞事!你就曉得,別人毀謗我是替我消業障,找麻煩、障礙我統統是消業障,統統是增福慧。我們要走增福慧的路,不可以用情執的心、用分別心,要怨恨、報復就錯了。

  要知道彼此是一體,牙齒咬了舌頭,舌頭還要報復嗎?要不要把牙齒消滅掉?它為什麼不?一體!要知道所有一切叛逆的眾生跟我是一體,就像歌利王跟釋迦牟尼佛這個故事一樣,縱然被凌遲處死也沒有怨恨心,還是感恩,感謝他成就我忍辱波羅蜜,這是佛法。這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?用真心就成佛了,要用妄心,這個深仇大恨我一定要來報仇,那好了,又到六道,兩個人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報來報去,沒完沒了。這大錯特錯!兩個人都可以成佛,現在兩個人都墮地獄,你走哪一條路?你看歌利王走地獄的路,佛不走地獄,佛不走地獄把他帶起來了,他也不墮地獄。這個對的,正確!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做人。中國人對「人」的解釋,人者仁也。仁裡頭是什麼意思?一個是愛人,一個是忍辱,能忍、能愛人,這才是個人;能忍,不能愛人,不可以。充滿智慧,沒有迷惑,對事情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文摘恭錄《淨土大經科注》(第一二七集) 上淨下空老法師主講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行善善果何時兌現,這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!一般人都有這個毛病,未著手行善,總是想看我何時能改變命運,也就是修學後,善果何時呈現!我也一樣,非常關心這個問題!並為了這個問題,看了好多書!是啊,如果善果不能在今世成熟,在成熟後繼續行善,而是在來世或未來世呈現,那善果的意義並不見得好,可能會更造惡業!所以我讀《了凡四訓》時,把了凡先生的一生研究得比較透,何時做什麼,做到什麼程度,何時果報呈現,果報呈現到什麼程度!從我讀的有關改造命運的善書來看,只要認真去做,要大的改變一般不出三年(大的改變指的是看得很清楚,轉變很大),“三年為期”!

◆ 積德行善改造命運,福報應期顯現時間的探討

  一、 古代善書對行善應期的表述:

  (1)、《文 昌 帝 君陰 骘 文》講:“…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永無惡曜加臨,常有吉神擁護。近報則在自己,遠報則在兒孫。百福骈臻,千祥雲集。豈不從陰骘中得來者哉! …”此話為我們指明了行善最快的可以報在自己,同時也可以恩澤兒孫。

  (2)、《太上感應篇》講:“…故吉人語善、視善、行善,一日有三善,三年天必降之福。凶人語惡、視惡、行惡,一日有三惡,三年天必降之禍。胡不勉而行之?”此話對行善的應期進一步明確,“三年為期”可獲大改變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法常講“福慧莊嚴”,福報來自於善法的薰修。

  福報代表這一生當中的經濟環境,有福報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順利;沒有福德,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境,經常一籌莫展,所以福報的薰修很重要。中國有句俗話,“大樹底下好遮蔭”。一棵樹枝葉茂密,樹蔭愈大,就能容納許多人在樹下乘涼遮蔭;相對的,如果大樹沒有了,眾人也就失去了庇護。就家庭而言,家長沒有福報,家庭就很苦,小孩要念書、做任何事都很艱難。公司也是一樣,公司的負責人沒有福德因緣,這個公司就很難發展,員工也很苦。相反的,如果負責人有福,就能庇蔭眾多的員工;福報大,所庇蔭的人就更多。

  中國人常說,福祿壽三星高照。福是福德、福報,祿是官職、位階、月俸,壽是壽命長遠;福祿壽都具足,這一生無論做什麼事都能很有成就;否則,這一生都是坎坷,諸事不順。

◆ 淨土法門:如何改造命運:福祿壽三星高照(建議收藏)

  中國人常說,福祿壽三星高照。祿就是官位、爵位、職位,有官位的人就稱為有祿位,執事便是一種祿位。福是生活的經濟能力,生活所享用的種種都是福報。壽,壽命要長遠,身體要健康,這就屬於壽。福祿壽齊全,能有這三樣就很歡喜了。現代的人覺得福祿壽還不夠,還要加一個喜,要多生貴子才是喜,都是在歡喜當中也是喜,能雙喜臨門就更喜。而這些都要靠我們平常努力,因為這是一種果報。人人都歡喜這種果報,可是多數人只知道在果上去祈求,而不知道在因當中去努力。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典上曾記載,釋迦牟尼佛遭外道奢彌跋毀謗。

當時佛弟子們不解,為何尊貴的釋尊會遭遇毀謗的惡事呢?釋尊開示佛弟子們:

在過去久遠劫前,善說城中有一位婆羅門,名叫延如達,他廣學多聞,精通天文地理、占相藝術之學等,連對外道的教誡、世俗典藉也有深入的研究,並且具足三十種莊嚴的相好。

在他的座下,有五百位童子,常受他的教化。

在同時,有另一位叫做梵天的婆羅門,他非常富有,妻子淨音貌美如仙,溫良賢淑,常以飲食衣服、醫藥等物品供養博學多聞的延如達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,有位少年比丘進城托缽,途中遇到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,比丘因為年輕,對這位女子產生了欲念,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,茶不思、飯不想,最後臥病在床,憔悴萬芬。

師兄弟去探望他,少年比丘虛弱的說:「因為我的欲愛無法控制,所以才憂愁以至於生病。」

眾人紛紛好言相勸,但他就是聽不進去,於是大家強行將他帶去見釋尊,向釋尊說明整件事情的情況。

釋尊對少年比丘說:「不用憂愁,我會達成你的心願。」比丘聽了歡喜無比,病馬上就好了。

釋尊帶領少年比丘進城,來到女子家中,發現她已經往生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誦經前恭請:

恭請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!(三遍)

誦經中:

1、從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」(三遍)開始,到「無上甚深微妙法……進入正文:地藏菩薩本願經,連誦 13 品到「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」(三遍),然後補缺真言和補缺圓滿真言,再回向,皈依,結束。其他的真言咒語等可以省略。

2、要用真誠心,懺悔心,感恩心虔誠讀誦。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現代佛教史上,堅持苦行長達百餘年,歷坐十五個道場,重興六大祖庭,以一身兼承禪門五宗,法嗣信徒達數百萬眾的高僧,唯有禪宗泰斗之譽的虛雲老和尚。

修行三大劫,悟在剎那間

恭喜諸位兩個禪七圓滿,功德已畢,馬上就要解七,要與諸位慶賀了!以古人來說,本沒有什麼結七解七,一句話頭參到開悟為期。現在你們悟了未悟,我們總依規矩而作。在這時期中,諸位不分晝夜,而目的是為開悟,是為佛門中培植人才;如果是打混把光陰空過,那是辜負了這段時光。今天常住上的大和尚,與各位班首師父,依古人規則,來考察你們的功夫,希望不要亂說,只要真實將自己的功夫見地,當眾答一句;相當者常住為你們證明。古人說:「修行三大劫,悟在剎那間。」功夫得力,一彈指頃,就悟過來了。昔者琅琊覺禪師,有一女弟子親近他參禪,琅琊禪師叫他參「隨他去!」這女子依而行之不退,一日家中起火,其女曰:「隨他去!」又一次他的兒子掉在水中,傍人叫他,他曰:「隨他去!」萬緣放下,依教行之。又一日,在家中炸油條,其夫在燒火,他將麵條向鍋中一拋,炸聲一響,當下悟道,即將油鍋向地下一倒,拍手而笑。其夫以為瘋了,罵曰:「你如此作什麼?不是瘋子嗎!」曰:「隨他去!」即往覺禪師處求證,覺禪師為之證明,已成聖果。諸位今日悟了的站出,道一句看!(久之無人敢答,老人即出堂,繼由應慈老法師等考問,待止靜後,老人再進堂。一一警策畢,開示云:)紅塵滾滾,鬧市紛煩,哪有功夫和心思來到這裡靜坐參話頭呢?只以你們上海人的善根深厚,佛法昌盛,因緣殊特,才有這樣一回大事因緣。中國的佛教,自古以來雖有教、律、凈、密諸宗,嚴格的檢討一下,宗門一法,勝過一切。我早已說過了,只以近來佛法衰微,人才未出,我過去也曾到各處掛單,看起來現在更加不如昔日了。說來我也很慚愧,什麼事也不知道,承常住的慈悲,各位的客氣,把我推在前面,這應該要應慈老法師承當才對!他是宗教兼通的善知識,真正的前輩老人家,不必要我來陪伴了。我現在什麼事也不能做了,願各位要好好的追隨前進,不要退墮。

溈山祖師云:「所恨同生像季,去聖時遙,佛法生疏,人多懈怠,略伸管見,以曉後來。」溈山德號靈祐,福建人,親近百丈祖師,發明心地。司馬頭陀在湖南看見溈山地勢很好,要出一千五百個人的善知識所居之地。時溈山在百丈處當典座,司馬頭陀見之,認為是溈山主人,乃請他老人家去溈山開山。溈山老人是唐朝時候的人,佛法到唐朝只是像法之末葉,所以他自己痛恨生不逢時,佛法難曉,眾生信心漸漸退失,不肯下苦心修學,故佛果無期。我們現在距溈山老人又千多年了,不但像法已過,即末法亦已過去九百餘年矣,世人善根更少了,所以信佛法的人很多,而真實悟道的人很少。我以己身來比較一下,現在學佛法是方便多了。在咸同之時,各地寺廟統統焚毀了,三江下惟有天童一家保存。至太平年間,由終南山一班老修行出來重興,那時候,只有一瓢一笠,那有許多嚕嗦。後來佛法漸漸昌盛,各方始有挑高腳擔的。直到現在,又有挑皮箱的了,對於佛法真正的行持,一點也不講了。過去的禪和子要參方,非要走路不可。現在有火車、汽車、輪船、飛機,由此都想享福,不想吃苦了,百般的放逸也加緊了,雖然各方的佛學院也隨時倡導,法師們日漸增多,可是根本問題,從此棄之不顧,一天到晚專注在求知解,不求修證,同時也不知修證一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。永嘉《證道歌》云:「但得本,莫愁末,如凈琉璃含寶月。嗟末法,惡時世,眾生福薄難調製,去聖遠兮邪見深,魔強法弱多怨害;聞說如來頓教門,恨不滅除令瓦碎。作在心,隱在身,不須怨訴更尤人;欲得不招無間業,莫謗如來正法錀;吾早年來積學問,亦曾討疏尋經論,分別名相不知休,入海算沙徒自困,卻被如來苦呵責,數他珍寶有何益!」他老人家去參六祖大徹大悟,六祖號之為「一宿覺」。

所以古人說:尋經討論,是如入海算沙;宗門下的法子,是如金剛王寶劍,遇物即斬,碰鋒者亡,是立地成佛的無上法門。且如神贊禪師,幼年行腳,親近百丈祖師開悟後,回受業本師處。本師問曰:「汝離吾在外,得何事業?」曰:「並無事業!」遂遣執役。一日本師澡浴。命贊去垢,神贊拊其背曰:「好所佛堂,而佛不聖!」本師未領其旨,回首視之。神贊又曰:「佛雖不聖,且能放光!」又一日本師在窗下看經,有一蜂子投向紙窗,外撞求出,贊見之曰:「世界如許廣闊,不肯出,鑽他故紙驢年去!」並說偈曰:「空門不肯出,投窗也太痴,百年鑽故紙,何日出頭時!」本師聞之,以為罵他,置經問曰:「汝出外行腳如許時間,遇到何人,學到些什麼,有這麼多話說?」神贊曰:「徒自叩別,在百丈會下,已蒙百丈和尚指個歇處,因念師父年老,今特回來欲報慈德耳!」本師於是告眾,致齋請贊說法,贊即升座舉唱百丈門風曰:「靈光獨耀,迥脫根塵;體露真常,不拘文字;心性無染,本自圓成;但離妄緣,即如如佛。」本師於言下感悟曰:「何期垂老,得聞極則事!」於是遂將寺務交給神贊,反禮神贊為師。請看這樣的容易,是何等洒脫!你我今天打七打了十多天,何以不會悟道呢?只因都不肯死心塌地的用功,或視為兒戲,或者認為參禪用功,要在禪堂中靜坐才好。其實這是不對的,真心用功的人,是不分動靜營為和街頭鬧市,處處都好。昔日有一屠子和尚,在外參方,一日行至一市,經過屠戶之門,有許多買肉的都要屠戶割精肉給他們。屠戶忽然發怒,將刀一放曰:「哪一塊不是精肉呢?」屠子和尚聞之,頓然開悟。可見古人的用功,並不是坐在禪堂中方能用功的,今天你們一個也不說悟緣,是否辜負光陰,請應慈老法師與大和尚等再來考試考試!——虛雲老和尚1953年講於上海玉佛寺禪七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廣欽老和尚德相 (圖片來源:資料圖)

       文/道證法師

  我的兩位剃度恩師,是跟隨上廣下欽老和尚,修行將近二十年的比丘尼,他們時常會提出廣欽老和尚種種的開示和考題,老和尚不但自己修證的功夫很高深,而且我們用現在的形容詞來講,他真的是一位教學的天才,他出考題都不必思議,都是在學生沒有準備當中,出臨時考題,如果不是時常把心放在佛道的人,就一定會考得哭哭啼啼的,他如果先告訴你要考試,你當然會提高警覺,問題是他不會事先通知你,都是臨時用境界來考,看你在沒有準備當中的實力如何,我常聽恩師説他們自己修行的經過,時常都很感動,比起他們的境界和考題,我的考題實在是太簡單了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