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完債再走

1140809706_o.jpg

小和尚救回一個輕生者。那人悠悠醒轉,對方丈說:謝謝大師。但不必費力氣救我,我已下定決心不再活了。今天不死,明天也還是要去了結的。

方丈嘆了口氣說:我確實制止不了你。可是我想問問,你的債都還了嗎?

那人感到很奇怪:我雖然家境貧寒,但溫飽尚可,並不曾借債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火葬場操作員受訪記!】 

Q:怎有勇氣到火葬場工作?
A:為什麼不敢來?死人最不可怕,雖然不會跟你說謝謝,乖乖聽話,不會亂跑,不像活人不知何時會陷害你。 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生物學證明,人身體所有的細胞確實都散發出光芒,每個人都是個散發出光的質體,所散發的光頻率越高、越和諧的話,細胞以及器官就越健康,當然我們所需要的食物也是要含有光能量的食物。

1476625497-808623992_n.jpg

目前人類的飲食習慣當中,以光能量多寡排列如下:
工業產品:如有些飲料、食品等是由化學成分所調配而成,非自然成分含量居多,對人體弊多於利;速食,如泡麵、罐頭食品、條理包等營養不均衡;而油炸東西、白麵包等能量不多,卻含有很多熱量,僅會增添身體的負擔;肉類膽固醇比較高,所囤積毒素/,最重要的是它會降低我們靈魂的頻率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某機緣我接觸了佛法,並且看見了這本書"覺醒的你,暢銷百萬,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",在閱讀這本書之前也看了一些佛法的書,接下來與大家分享這本書與佛法的相同概念。

覺醒的你.png
一本教你認識自我,靈性與能量的書,作者告訴我們內在成長的關鍵,在了解並找到平靜與滿足的唯一方法就是停止思索與自己有關的事,你是否經常自己會有內心的OS呢?如「我喜歡這個,我不喜歡這個;這個好,那個不好;剩至有內心的黑天使與白天使在對話」佛法說的「身、口、意業的"意業"(「意業」則是心中所想的各種思慮。)
而我們佛法講的是內觀,心經的"觀自在"觀察自己,覺知自己的覺知。觀自在-觀照自己是否自在,在關照境界裡,若能心不隨竟轉,即能自在。星雲法師說:人生的意義,能在"自在"中生活,最為成功。

社會上很多人,有不同的人生故事,有人事業失敗,有人經歷婚變,有人家人去世,...人生重大事件皆是苦難,放不下的執著,在腦海中像電影一直不斷的播放。作者點醒我們:「你不是事件,而是經歷事件的人」。「你要做的,就只是釋放並讓能量通過,他就會消失。當痛苦在心中出現時,假如你放鬆並真正的勇敢面對,他就會過去。」也如聖嚴法師說的:「接受它、面對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走出世間是清淨,走入世間是紅塵。紅塵滾滾,這個世界上,都市中,都是紅塵。人世間為什麼叫做紅塵呢?唐朝的首都在西安,交通工具是馬車,北方的紅土揚起來,半空看見是紅顏色的灰塵,所以稱為紅塵滾滾。現在汽車是排的黑煙,爬到觀音山頂上看台北,是黑塵滾滾。

紅塵裡的,就是功名富貴,普通叫做享洪福。對皇帝用的“洪福齊天”因為“洪”字不好意思寫,就寫個“鴻”字。其實“鴻福”這個字不大好,雖然文學境界不錯,但有罵人的味道!因為“鴻”像飛鳥一樣飛掉了,那還有什麼福啊!這個同音字用的不好,一般人不察覺就用下去了。

清淨的福叫做清福,人生鴻福容易享,但是清福卻不然,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。人到了晚年,本來可以享這個清福了,但多數人反而覺得痛苦,因為一旦無事可管,他就活不下去了。有許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時侯,他硬是享死了,他害怕那個寂寞,什麼事都沒有了,怎麼活啊!所以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們,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,那你就差不多了,可以了解人生了,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。這才會看到鴻福是厭煩的。佛經上說,一個學佛的人,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起厭離心,也就是說厭煩世間的鴻福,對鴻福有厭離心,才是走向學佛之路。

religion-3443282_1920.jpg

說到這裡,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,明朝有一個人,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燒香拜天。這是中國的宗教──拜天,反正佛在天上,神、關公、觀世音、耶穌、穆罕默德都在天上。管它西天、東天、南天、北天,都是天,所以他拜天,最劃得來,只要一支香,每一個都拜到了。這人拜了三十年,非常誠懇,有一夜感動了一位天神,站在他前面,一身發亮放光。還好,他沒有嚇倒,這個天神說:你天天夜裡拜天,很誠懇,你要求什麼快講,我馬上要走。這個人想了一會兒,說:我什麼都不求,只想一輩子有飯吃,有衣服穿,不會窮,多幾個錢可以一輩子遊山玩水,沒有病痛,無疾而終。這個天人聽了說:哎唷,你求的這個,此乃上界神仙之福;你求人世間的功名富貴,要官做的大,財發的多,都可以答應你,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,我沒法子給你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我們翻開經典都會看見一首開經偈,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《華嚴》當年翻譯圓滿的時候呈送給皇帝看(那個時候皇帝是唐朝武則天),武則天題的這四句“開經偈”。這四句偈實在做得太好了,以後的許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沒有辦法;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再做一首開經偈比它更好的。所以我們念的開經偈就是《華嚴經》翻譯圓滿,武則天因體會經義的玄妙希有,非常地歡喜,有感而發而寫下的開經偈。

  開經偈

  無上甚深微妙法,

  百千萬劫難遭遇;

  我今見聞得受持,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阿難之名的意義與由來

  阿難是提婆達多的親弟弟,也是佛陀的堂弟,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。阿難,全名是「阿難陀」,有歡喜、慶喜、無染之意。此名的由來,乃因阿難誕生時,適逢佛陀成道的大喜之日,故父王為其取名為阿難。阿難端正清淨的容貌顏狀,令見者皆心生歡喜,亦真正符合此名之意。

  古德作偈讚阿難云:「面如淨滿月,眼若青蓮華,佛法大海水,流入阿難心。能令人心眼,見者大歡喜,諸來求見佛,通現不失宜。」

meditation-2214532.jpg

多聞第一的阿難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關聖帝君大解冤經】內的一篇故事~

◆ 阿難求瓜---一言結恨,今生尚要還清

■經文:
   當日阿難尊者,隨行彌勒世尊。路過菜園口渴,迦藍求瓜潤心。
   種園老婦聞說,頓然怒目圓睜。口出惡聲大罵,迦藍不敢開聲。
   回稟世尊如此,古佛點頭知因。佛命阿難去討,阿難恭敬尊稱。
   老婦笑容可掬,摘瓜三四送行。阿難持奉古佛,古佛乃說原因。
   當年遊西番國,見一囚犯臨刑。阿難再三憫惜,迦藍說彼自尋。
   
以此一言結恨,今生尚要還清。何況負財負命,鞭打有不還循。
■白話:
   往世之有一日,阿難尊者追隨 彌勒世尊修行。那天口渴時正好路過一個菜園,隨行的另一位修行者,奉命去向菜園主人化緣瓜果止渴。菜園主人老婆婆,聽了行者要求化緣瓜果供師止渴,不分青紅皂白火冒三丈而破口大罵,行者受辱想是自己先有求於人之故,不敢應聲。
   行者回到古佛處秉報經過情形,古佛點頭表示已知因由。古佛再指示阿難去化緣,阿難尊者見了老婆婆,很尊敬的恭稱聲老婆婆,並向老婆婆祈求化緣個瓜果供師止渴。
   老婆婆一副笑容滿面的回應,聽說要供養古佛,不只摘一個瓜果,還是摘三、四個瓜果給阿難尊者,並送行阿難尊者到園外。阿難尊者拿著瓜果奉養古佛後,古佛此時才向他們兩人解說,兩人化緣瓜果發生不同狀況的原因。
   往世之有一年,阿難尊者與這位修行者,也是一同皈依 彌勒古佛修行,那年,他們一行人行腳到西部青康藏區的一個番國度,該國有一位囚犯,因為觸犯法律被判死刑,該囚犯被臨刑時,古佛因緣碰到執刑,古佛慈悲指示兩人去向他臨刑助念,阿難尊者一面助念,內心一再憐憫婉惜該囚此生不能有自新之機,但是另位行者雖也助念,觀念上卻執著這是該囚自己犯罪,說是自招因果報應。
   由此一念生的一句話,今生緣到尚且要果報清還,何況欺騙錢財,侵犯苦勞之用命,
 或是體罰鞭打謾罵之惡行,這種更深層的造孽,怎麼不會更受到報應相隨。

這故事給我們啟示,佛法中常云:『未成佛道,先結人緣。』要想擁有光明順遂的前途,就要靠平時廣結善緣,具足善因善緣,則作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就。當你看著電視不論是政論或社會新聞,請不要再做任何的評價與批判,一句話都會結恨,無形之中自身的造作都可能影響了往後的一生。

 

◆ 毀謗的果報
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大悲咒修學誦持的人,要多行菩薩道,感應力就更加強大,感應速度就更快。

  一:大悲咒誦持的人要有慈的心,說的話和做的事要使大眾得益,使大眾歡喜,施與大家快樂。這樣修學感應力大、感應速度更快。

  二:大悲咒誦持的人要有悲的心,要用語言和行動去安慰心理不安的人,使他們心無怖畏,遠離痛苦。這樣修學感應力大、感應速度更快。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,有關文殊菩薩的諸多故事,大多都與五台山有關。

  五台山著名的寺院靈鷲寺,是東漢時代創建,到了魏晉時代經擴建,規模非常之大,建築也極其富麗堂皇,是五台山以至周邊全國的大寺院之一,歷代香火興盛不絕。不知道從什麼時間開始,每年的正月,要舉辦大規模的齋會,無論尊卑長幼,還是富貴貧賤,都可參加,飽食一餐。平等施食,適時表示佛法平等,無人我之分別。因此熱鬧非凡,成為當地的一大盛事。

  到了第七代寺主的時代,如期舉辦齋會。有一貧女從南面而來,也來赴齋會。清晨時到了寺院,懷抱一小孩,又領著一稍大的小孩,身後還跟著一條狗。因為她身上沒有一樣像樣的東西可以施捨,但也不好意思白吃,因此便剪下自己的頭髮施捨給寺院,以表供養之敬心。還沒有到開齋的時間,她要求寺主能否讓她早點用齋,因為她有急事需要趕路。雖然開齋的時間未到,但施主的要求是不能隨意回絕的,因此寺主也就答應了貧女的要求,囑咐負責的僧人給她早點用餐。

文章標籤

Q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